行贿罪自首认定条件:1、被告人自动投案并供述主要案件事实;2、受贿人告发前如实供述行贿事实;3、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未掌握的行贿事实。
法律分析
行贿罪认定自首的情形:
1、被告人主动投案后供述了主要案件事实,是自首;
2、受贿人告发行贿人有行贿事实,侦查机关对行贿人采取强制措施前,犯罪嫌疑人经司法机关说服、教育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定为自首;
3、行贿人在被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之后,如实供述侦查机关尚未掌握的行贿事实也可认定为自首。
拓展延伸
自首情节对行贿罪认定的影响及其法律解释
自首情节对行贿罪认定的影响及其法律解释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事实被发现前自动向机关、检察机关、等主管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行贿罪来说,自首情节的存在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认定产生重要影响。
自首情节的存在可以作为量刑时的酌定因素,有可能减轻刑罚的处罚幅度。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然而,自首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保护措施,其对行贿罪认定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自首的时机、自首的真实性等。
此外,自首情节的认定也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的规定,自首必须是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尚未得知刑事诉讼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前自动向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犯罪事实的行为。同时,自首必须是自动供述,不能是被动被逼供或被发现后才供述。对于自首情节的认定,将综合考虑证据和相关事实,进行判断。
总之,自首情节对行贿罪认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法律明确了自首的定义和一定的法律效果,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和裁决。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行贿罪的自首情节可以通过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在强制措施采取后如实供述未掌握的行贿事实等方式认定。自首情节对行贿罪认定具有重要影响,可作为量刑时的酌定因素,有可能减轻刑罚。然而,自首情节的认定需符合法律规定,必须在未得知刑事诉讼已开始或即将开始前自动供述。综合考虑证据和相关事实,将进行判断。总之,自首情节对行贿罪认定的影响是复杂的,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裁决。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