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问题的主要思想是,在雇用关系中受伤的雇员有资格进行伤残鉴定,并确定相应的伤残等级。只有确定了伤残等级,才能更好地确定赔偿的方式。同时,雇主在雇员从事雇用活动过程中受到伤害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则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另外,如果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伤造成伤残,要进行伤残的鉴定,伤残赔偿金是依据雇员伤残的等级确定的,伤残赔偿金赔偿的年限一般是20年。
法律分析
在雇用关系中受伤是否可以进行伤残鉴定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在从事雇用活动过程中雇员受到了伤害,完全有资格申请伤残鉴定,并确定相应的伤残等级。只有确定了伤残等级,才能更好地确定赔偿的方式。
二、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
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十一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二十五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依据《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的规定,雇员在雇佣活动中受伤造成伤残的,要进行伤残的鉴定,伤残赔偿金是依据雇员伤残的等级确定的,伤残赔偿金赔偿的年限一般是20年。
拓展延伸
在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中,雇员的安全和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雇员在雇用活动中受伤,雇主有责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雇员的伤害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有责任为雇员提供符合劳动安全要求的劳动条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雇员遭受职业病或者工伤事故。如果雇员在雇用活动中受伤,雇主应当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
1. 立即停止雇员的工作,将雇员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2. 通知有关行政部门或者劳动监察部门,报告工伤事故;
3.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给予雇员相应的赔偿;
4.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之,如果雇员在雇用活动中受伤,雇主有责任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雇员的伤害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如果雇主未能履行这一责任,雇员或者其亲属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劳动仲裁机构投诉,要求雇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语
在雇用关系中受伤是否可以进行伤残鉴定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在从事雇用活动过程中雇员受到了伤害,完全有资格申请伤残鉴定,并确定相应的伤残等级。只有确定了伤残等级,才能更好地确定赔偿的方式。相关法律规定表明,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因此,雇员在遭受伤害时应及时申请伤残鉴定,以便获得相应的赔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四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帮工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五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根据帮工人和被帮工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因第三人的行为遭受人身损害的,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有权请求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被帮工人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三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v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