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协议不需要公证,但公证可以增加其证明力。编写婚前财产协议需明确财产范围、双方一致意见,并避免损害第三方利益。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不是法定要求,但可维护双方财产利益,减少婚后纠纷。
法律分析
一、婚前协议必须公证吗
很多人认为,婚前财产协议需要公证,如果不公证协议就不能成立或不生效,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的任何一部法律都没有规定对婚前财产协议必须做公证。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那么,只要双方就婚前财产的归属基于自愿的原则达成了书面协议,该书面协议无论是否做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经过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在证明力上更高。
二、婚前财产协议怎么写
要写好婚前财产协议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明确婚前财产的范围。婚前财产一般是指男女双方婚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包括私有房产、存款、家具、电器、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以及个人所有的股份、生产资料等等。当事人不应该将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列入婚前财产协议约定的范畴,如有的当事人要求将父母名下的房产或公有住房等作为约定内容这是不妥当的。
2、男女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婚前财产协议约定的内容必须真实合法,公平合理,并且当事人双方必须完全自愿。如一方被胁迫而签订的婚前财产协议,是无效协议。
3、双方不得恶意串通,订立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协议。双方对婚前财产的约定不得损害第三人或者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如果双方签订的婚前财产协议损害了第三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该协议属于无效协议,公证处不会公证,法院也不会支持双方的要求。在结婚之前签订一份财产协议书,可以说成为了当前比较热门的,但这并非是法律规定结婚的必要要件,因而是否签订婚前财产协议,当事人可以协商之后决定。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签订一份这样的协议,其实从很大程度上可以维护双方的财产利益,同时也能减少婚后因为财产产生纠纷的可能性。
结语
婚前财产协议并非必须公证,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内容合法,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公证仅增加协议的证明力。撰写婚前财产协议需明确财产范围、双方自愿和公平,并不得损害第三人或国家利益。虽非法定要件,但签订此协议可维护财产利益、减少婚后纠纷。决定是否签订婚前财产协议可由当事人协商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六条 按份共有人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的,应当将转让条件及时通知其他共有人。其他共有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两个以上其他共有人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共有份额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章 留置权 第四百四十八条 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是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