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抽逃出资的主旨是指出抽逃出资的方式和如何认定抽逃出资。抽逃出资包括将货币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无正当理由抽走货币出资、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产权等行为。认定抽逃出资需考虑股东的故意、违反公司法的行为等因素。抽逃出资可能构成犯罪,违法行为可处以罚款。
法律分析
一、股东抽逃出资包括哪些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目前抽逃出资的方式主要有:
1、公司验资注册后,将货币出资用于偿还股东个人债务或他人个人债务,这常常表现为发起人或股东用借款或贷款作为注册资本,一旦公司设立后,就将借来的出资抽回,归还原主。
2、公司验资注册后,非因经营或正常业务开支又没有正当理由抽走货币出资。
3、把他人的实物“借”来出资,公司一经注册,再将它归还原来的权利人。
4、公司验资注册后,将已办产权转移手续的实物、工业产权、专利、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再无偿或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给他人。
二、抽逃出资怎么认定
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如何认定“抽逃出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分析如下:
(1)行为主体:该行为的主体是公司出资者,即股东;
(2)主观方面:是看公司股东有无“抽逃出资”的故意,如果没有正常的业务往来、借贷关系或其他依据,不支付任何代价而长期占用股东出资不还的话,就可能涉嫌抽逃出资;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4)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验资成立后又抽逃出资的行为,如果抽逃的数额巨大、造成的后果严重,就可能涉嫌构成抽逃注册资本罪。
关于抽逃出资,在达到严重情节之后,可能以抽逃出资罪论处,依法追究抽逃出资的发起人或股东的刑事责任。但根据《公司法》中的规定,即使不能认定构成犯罪,但也是属于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发起人或股东进行改正,对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结语
股东抽逃出资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其主要表现为将公司出资用于个人债务偿还、非正常业务开支或不合理转让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抽逃出资的认定主要考虑行为主体、主观故意、侵犯的客体以及客观违法行为等因素。一旦达到严重情节,抽逃出资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即使不能构成犯罪,也属于违法行为,可要求改正并处以罚款。为维护公司治理和法律秩序,对抽逃出资行为必须严肃追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九章 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第一百七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本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
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依照本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 立 第九十四条 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
(一)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v (二)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v (三)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五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第一节 股 份 发 行 第一百三十一条 国务院可以对公司发行本法规定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股份,另行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