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申诉可改判无罪,但需法院审理。根据《刑事诉讼法》,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近亲属可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无法停止执行判决。申诉符合条件时,法院应重新审判:1.新证据证明原判决可能有错,影响定罪量刑;2.定罪量刑证据不确实、充分,或主要证据存在矛盾;3.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4.违反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5.审判人员有贪污、徇私、枉法行为。
法律分析
1、刑事申诉能申请无罪,但是否可以改判无罪,还要由法院进行审理做出判决。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拓展延伸
刑事申诉程序中的无罪申请是否有效?
在刑事申诉程序中,提出无罪申请是一种常见的策略。然而,无罪申请是否有效取决于具体案件的证据和法律规定。首先,申诉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无罪的主张,可能包括目击证词、物证或其他相关证据。其次,申诉人需要确保无罪申请符合刑事法律程序的要求,例如提出时限、申请书的格式等。最后,法院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接受无罪申请。因此,在刑事申诉程序中,提出无罪申请并不保证一定有效,而是需要综合考虑证据和法律规定的因素。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和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然而,申诉并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只有在申诉符合特定情形时,人民法院才会重新审判案件。这些情形包括: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事实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存在矛盾;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审判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审判监督程序第二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应当写成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死刑复核程序第二百五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予以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