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合同的条件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规定,受到上述情况影响的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分析
撤销合同的条件主要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机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拓展延伸
撤销合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撤销合同的前提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双方当事人必须存在合同关系,即双方在合同中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合同的撤销必须基于合法的事由,例如合同违约、欺诈、威胁等。第三,当事人必须在合同成立后一定的时间内提出撤销请求,通常是在发现违约或欺诈行为后尽快提出。此外,当事人撤销合同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例如书面通知对方或通过法律程序。最后,当事人必须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撤销请求,包括合同违约的证据、欺诈行为的证据等。综上所述,撤销合同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合同关系、合法事由、及时提出请求、采取适当方式并提供充分证据。
结语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撤销合同的条件主要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等。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一定时间内提出撤销请求,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请求。撤销合同的前提条件包括存在合同关系、合法事由、及时提出请求、采取适当方式并提供充分证据。根据这些条件,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合同。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