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休假制度是指员工每年享受的连续休假期间,在年休假期间工资照付。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国务院尚未发布新规定,用人单位按照1991年的通知执行。企业职工休年休假应统一安排,不能影响生产成本或工作任务的完成。具体的工龄和休假天数由地方人事局规定。
法律分析
年休假制度是指员工每年享受的连续休假期间,在年休假期间工资照付。年休假制度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补加年休假,一般由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我国《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1991年6月15日《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规定,确定职工休假天数时,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务类人员资历、岗位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最多不得超过两周。目前,国务院对职工年休假尚无新规定,用人单位按照1991年6月15日是《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执行。
企业职工休年休假,一般由职工提出申请,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实际情况,参照上述规定自行确定,应统一安排,不能因年休假而影响生产成本或工作任务的完成。职工的年休假一舤应在本年度享用。
对于具体的按工工龄享受的休假天数,劳动人事部没有总括的规,只有一些地方的人事局规定了具体的工龄和休假天数的内容。
拓展延伸
带薪年休假的法律保障与权益
带薪年休假是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一项法定权益,也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而设立的制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满足一定工龄要求后,有权享受一定天数的带薪年休假。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作压力带来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同时,雇主也有责任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带薪年休假待遇,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因此,带薪年休假的法律保障与权益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结语
带薪年休假是劳动者的法定权益,旨在保障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满足工龄要求后可享受一定天数的年休假。此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带来的身心问题。雇主有责任提供相应待遇,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带薪年休假的法律保障与权益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谐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