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可向法院起诉保护自己的权益。起诉程序包括写起诉书、携带证据和交费立案、法院审查、开庭审理、法院判决和执行判决。诉讼时效为两年,超过时效将失去保护。简易程序3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法律分析
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借款期限已经满,经出借人催要而仍未偿还借款的,出借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出借人在起诉时要注意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如果超过二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就会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就失去了法律保护。起诉大概的程序如下:
(一)写好起诉书;
(二)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三)法院审查确定受理后就会开庭审理;
(四)法院判决;
(五)执行判决。民事案件审理时间:简易程序3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拓展延伸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有借条的欠款
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有借条的欠款,首先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借条、还款记录等。其次,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并支付相关费用。在诉讼过程中,需要遵循法院的指引,参与庭审并提供相关证据。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判决。如果判决有利于追讨欠款,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执行部门追回欠款。如果对方拒不履行判决,还可以申请冻结对方的财产。在整个过程中,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
通过起诉向法院追讨债权,保护自身权益是债权人的合法选择。在起诉前,债权人要注意诉讼时效,确保在两年内提起诉讼。起诉的程序包括撰写起诉书、提交证据和起诉书、支付诉讼费用、法院审查受理、开庭审理以及法院判决等。民事案件审理时间一般为3个月至6个月。在追讨欠款过程中,收集充分的证据非常重要,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