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等。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同时,合同中需要明确不可抗力的具体内容,并且要符合不可抗力的定义和特征,才能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免除责任。
法律分析
民法典中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台风、地震、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罢工、骚乱等。民法典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二、合同不可抗力因素具体是哪些
1、不可预见性合同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根本无法预见。如果能预见,或应该能够预见,则不构成不可抗力,例如某船运输一批货物从一海港到另一海港,船长出海前未听广播天气预报即开船,结果遇上风暴使货物受损。该风暴对于船长来说就不是不可抗力。因为作为海上运输的船长出海前应了解一下当天的天气预报,而天气预报已对该风暴作了预告,船长能够预见,却由于疏忽未注意应当承担货损的责任。
2、不可避免性即使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灾害,如果造成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也不构成不可抗力,只有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避免,才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例如船在海上遇到风暴,附近就有避风港但不进去致使货物受损也需承担责任。
三、适用不可抗力应注意什么
1、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适当的证明条件。对方接到通知应及时答复,如长期拖延不予处理,也要负违约责任。2、要认真分析事故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条款约定范围,如不属于合同规定范围时,一般不能按不可抗力事故处理。3、根据事故的性质、影响履约的程度等具体情况,适当地处理在履约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不可抗力必须要同时满足以上这三点才可免去违约责任的,其实这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在认定的时候要求都是非常的严格的,假使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导致一方违约,但是天气状况是提前可以了解得到的,所以不可能发生了一些自然灾害以后就绝对的不用承担责任了,明知天气状况而不提前做准备的,也是要承担责任的。
结语
民法典中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等。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在合同中,不可抗力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不可预见性指合同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根本无法预见。其次,不可避免性指即使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灾害,如果造成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也不构成不可抗力。最后,根据事故的性质、影响履约的程度等具体情况,适当地处理在履约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在认定不可抗力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上这三点。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29) 第三条 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29) 第一条 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29) 第二条 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