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民事纠纷的调解方法,包括分析过错的方法、背靠背法、亲情融化法、冷处理法、换人调解法、法官、人民调解员、委托代理人互动调解法等。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在民事纠纷调解中可以找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安机关下设的派出所、司法局调解,还可以邀请村干部、有威望的人参加调解工作。最后,文章总结到,在处理民事纠纷时,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调解,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处理。
法律分析
一、民事纠纷的调解方法
(一)分析过错的方法。一般说来,民事诉讼中原被告均存在一定的过错,只不过是双方承担责任的比例不同罢了,有很多原告起诉到法院,是为讨一个说法,出一口气,寻找心理平衡。根据双方过错大小,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调解,一般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标的小的案件甚至可以当庭履行。
(二)背靠背法。在很多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采用“背靠背法”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此种方法可在庭前、庭中休庭后或庭后进行,一般两名审判员或一名审判员和一名书记员找一方当事人谈话,通过沟通,了解案件的一些实质性问题,使主审法官心中有数。
(三)亲情融化法。有些家庭矛盾是因一时之气或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有的矛盾越闹越深,双方都不愿放下架子,但从双方内心深处来讲,是愿意和好的。
(四)冷处理法。善于捕捉调解信息,掌握调解时机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对民事案件的调解宜早不宜迟,对外力影响小、诉讼成本较小的案件在立案初期调解,效果会很好。但有些案件则相反,宜采用冷处理法。
(五)换人调解法。法官遇有一些棘手案件,调解结案作为首选时,必然会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解。如遇当事人没有松动或松动不大时,会产生一些急躁心理,有时甚至会与当事人产生对抗性情绪,这样便不利于案件的继续审理,此时宜采用换人调解法。
(六)法官、人民调解员、委托代理人互动调解法。对一些当事人有委托代理人的案件调解时法官主动与代理人沟通共同商定最佳调解方案,与代理人一起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这样当事人更容易接受,从而促成协议的达成。还可以邀请当事人所在村的村干部、有威望的人参加调解工作,他们更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对当事人更有说服力,增加了调解的透明度,同时在法官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促成协议。
二、民事调解找哪个部门
民事调解可以找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是找公安机关下设的派出所或者找找司法局调解。如果不能解决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还可以邀请当事人所在村的村干部、有威望的人参加调解工作,他们更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对当事人更有说服力,增加了调解的透明度,同时在法官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促成协议。
三、民事纠纷调解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各类司法案件中,民事纠纷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民事纠纷属于民事案件中的一种,但是其又不同于其它民事案件,在对民事纠纷进行处理时,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调解工作,从而使民事纠纷尽快并且有效地解决。在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时,要注意掌握一定方法和遵循一定制度,对民事纠纷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提高其调解效率。
民事纠纷是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民事纠纷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对民事纠纷进行处理时,要根据其特点来进行合理调解,对于不同程度案件,要根据有关制度采取不同方法来进行有效处理,使司法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下面就对民事纠纷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其特点提出相关的调解处理措施。
拓展延伸
民事纠纷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方法与技巧关乎到纠纷的解决效率和质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调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询问调解、调解会议、仲裁调解等。在询问调解中,调解员需要充分了解纠纷的事实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在调解会议中,调解员可以通过组织当事人进行对话,引导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寻找共同点,协调分歧,寻求达成和解的途径。仲裁调解则是一种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调解的方式,仲裁员在充分了解纠纷事实和当事人之间矛盾的基础上,通过仲裁程序达成和解。
总的来说,民事纠纷调解的方法与技巧需要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在选择调解方式时,应当充分考虑纠纷的性质、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以便更好地促进纠纷的解决。同时,调解员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结语
民事纠纷的调解方法包括分析过错的方法、背靠背法、亲情融化法、冷处理法、换人调解法、法官、人民调解员、委托代理人互动调解法等。在选择调解方法时,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和双方意愿进行选择。同时,在处理民事纠纷时,要注意掌握一定方法和遵循一定制度,提高调解效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