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主犯能否判缓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需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的条件。具体行为构成包括殴打、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以及强拿硬要、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对于未成年人、孕妇和老年人,一般应宣告缓刑。
法律分析
一、寻衅滋事罪主犯有谅解书能判缓吗
寻衅滋事罪主犯有谅解书能不能判缓要看具体情形。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二、寻衅滋事的具体行为构成有什么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殴打,是指直接对他人身体行使有形力的行为
(1)只要是针对人的身体行使有形力,即使没有接触人的身体,也属于殴打。
例如,向他人身体挥舞棍棒但没有接触到他人身体的,成立殴打;
(2)如果行为人针对物行使有形力因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强烈的物理影响的,由于不是针对人的身体行使有形力,不宜认定为殴打;
(3)使用有形的方法不等于行使有形力。
例如,使他人饮食不卫生食品后胃痛的,虽然是有形的方法,但不应评价为殴打;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
(1)追逐,一般是指妨碍他人停留在一定场所的行为;
(2)拦截,一般是指阻止他人转移场所的行为。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
(1)强拿硬要是违背他人意志强行取得他人财物的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夺取财物,也可以表现为迫使他人交付财物。
对其中的财物宜作广义解释,即包括财产性利益。
例如,乘坐出租车后,迫使对方免除出租车费用的行为,也宜解释为强拿硬要行为。
强拿硬要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不需要达到足以压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
(2)损毁财物,是指使公私财物的使用价值减少或者丧失的一切行为。
任意与随意的意义相近,但其程度低于随意的要求,侧重于说明行为不具有合法根据与理由。
就损毁财物而言,任意,意味着行为违背被害人的意志。
占用公私财物,是指不当、非法使用公私财物的一切行为。
任意不仅是对损毁公私财物的限制,也是对占用公私财物的限制。
占用公私财物的行为必须具有不正当性,但并不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寻衅滋事罪主犯有谅解书能不能判缓要看犯罪人符不符合缓刑的条件,比如量刑在三年以下,并且犯罪有表现出悔过的态度。
一般对于未成年人、孕妇、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应当宣告缓刑。
结语
寻衅滋事罪主犯有谅解书能否判缓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不存在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因此,寻衅滋事罪主犯是否能被判缓刑,需要根据犯罪人是否符合缓刑的条件来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