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未支付加班费,也可选择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争议,时效为一年。最高法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时需承担举证责任,但用人单位不提供证据则需承担不利后果。
法律分析
没有得到加班费的劳动者,要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当然劳动者也可以选择仲裁,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但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有时效上的限制: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然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也会中断,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从最新的司法解释来看,最高法为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管理,引导劳动者正确行使权利,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该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拓展延伸
加班费被公司拖欠,如何维护权益?
当加班费被公司拖欠时,维护自己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与公司进行沟通,明确加班费的支付情况,并要求公司给出解释。如果公司没有合理解释或拖延支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收集证据:保存加班记录、通讯记录和相关文件,以便日后维权使用。2.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寻求律师或劳动法顾问的意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途径。3.劳动仲裁或诉讼:如果与公司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申诉或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4.维权团体支持:寻找相关的劳工组织或工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维护加班费权益需要耐心和坚持,但合法权益绝不容忍侵犯。
结语
维护加班费权益是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当公司拖欠加班费时,劳动者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与公司沟通、收集证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并考虑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都是维权的有效途径。劳动者应坚持并寻求维权团体的支持,维护自己的权益。合法权益决不容忍侵犯,维护加班费权益需要耐心和坚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