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诽谤罪的情节严重程度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造成人格名誉严重损害、造成恶劣影响、导致精神失常或自杀等。根据相关解释,若利用信息网络诽谤同一信息点击浏览次数超过5000次或被转发次数超过500次,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并受过行政处罚的,都属于严重后果。
法律分析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如果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
另外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时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都属于造成严重后果。
拓展延伸
诽谤罪的法律责任及其影响
诽谤罪是指以虚构、歪曲事实或恶意散布不实言论,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诽谤罪是一种公诉罪,如果被定罪,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对于故意诽谤他人的行为,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后果特别严重,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除了刑事责任,诽谤行为还可能导致民事责任。被诽谤的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名誉损失、精神损害等损失。
诽谤罪的影响是严重的。被定罪后,不仅会面临刑罚,还可能承受社会声誉的损害,影响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因此,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名誉权是每个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结语
诽谤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捏造事实诋毁他人名誉将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诽谤行为可能导致刑事和民事责任,严重后果更将面临刑罚。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名誉权,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四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