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后可争取孩子抚养权。法院可根据《民法典》规定变更抚养关系,以最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权利和义务。不满意抚养权归属可随时申请变更,如未尽抚养义务、虐待子女、影响子女健康、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且有抚养能力,或其他正当理由。
法律分析
协议离婚后可以争取孩子抚养权。协议离婚后,对离婚时约定的抚养权归属不满意的,可以去法院请求法院变更孩子抚养关系。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进行判决。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离婚后只要发现下列情况,随时可以争取孩子抚养权:
(一)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者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
(二)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
拓展延伸
离婚后,如何在抚养权争议中保护子女的权益?
离婚后,抚养权争议可能对子女的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保护子女的权益,父母应该优先考虑子女的最佳利益。首先,双方应尽力达成协议,通过谈判或调解解决抚养权问题。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考虑子女的利益,包括子女的健康、教育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作出公正的决定。父母应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能够提供稳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抚养能力。此外,父母还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制定子女的教育和抚养计划,确保子女得到双方的关爱和支持。通过合作和尊重,父母可以在抚养权争议中保护子女的权益,并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结语
离婚后争取孩子抚养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权利。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离婚不会消除与子女的关系,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对离婚时约定的抚养权归属不满意,可以向法院请求变更。法院将根据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进行判决。为保护子女权益,父母应优先考虑子女的最佳利益,尽力达成协议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通过合作和尊重,父母可以为子女创造一个稳定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