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拖欠,如何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可通过协商、投诉、申请支付令、劳动仲裁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者可与单位协商解决,如不成可向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投诉,或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还可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侵害合法权益的情况,或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单位不按时发工资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1、首先与单位协商沟通,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投诉;
2、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3、可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等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十七条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解决工资发放延迟的有效策略
解决工资发放延迟的有效策略是确保员工权益和组织顺利运营的关键。首先,建立健全的工资发放制度,明确工资发放时间和流程,并确保及时通知员工。其次,与财务部门密切合作,确保资金充足并合理规划预算。此外,及时处理员工的加班和离职手续,避免因此导致工资发放延迟。另外,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如与银行建立紧急贷款渠道,以应对突发资金需求。同时,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畅和配合。最后,如果出现工资发放延迟,及时与员工沟通并解释原因,采取补偿措施以维护员工的权益和信任。综上所述,通过制度建设、财务规划、紧急应对和内部协调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工资发放延迟问题,维护员工和组织的利益。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解决工资发放延迟问题的关键在于确保员工权益和组织运营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的工资发放制度,与财务部门密切合作,处理员工加班和离职手续,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以及及时与员工沟通并解释原因,采取补偿措施,这些策略都可以有效解决工资发放延迟问题,维护员工和组织的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约定不明确的解决】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