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造谣和传谣有区别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0 01:31:17
文档

造谣和传谣有区别吗

造谣和传谣是有区别的,造谣是指制造谣言的行为,而传谣是指对谣言进行传播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都会构成刑事犯罪。《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推荐度:
导读造谣和传谣是有区别的,造谣是指制造谣言的行为,而传谣是指对谣言进行传播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都会构成刑事犯罪。《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造谣和传谣是有区别的,造谣是指制造谣言的行为,而传谣是指对谣言进行传播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都会构成刑事犯罪。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一、侮辱罪和诽谤罪想象竞合

相同之处在于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有时候侮辱行为和诽谤行为一致,这时两罪就存在想象竞合,尤其当两罪的行为有所接近时。

1、侮辱罪。

(1)侮辱行为:

①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

这里的暴力是指程度较低的有形力,不包括程度较高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例如,当众打耳光、给对方头上泼粪、强迫他人从胯下穿过等。

其他方法是指非暴力的方法,包括使用语言、文字、图像等。例如,谩骂诋毁、张贴大字报、用电脑嫁接暴露图像并传播。

②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公然”,是指采用不特定或者多数人可能知悉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所谓公然进行,是指侮辱行为在众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即在能为众多人所见所闻的条件下进行,至于侮辱行为有多少人知悉,被害人是否在场,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③侮辱内容可以是真实事实,也可以是捏造的虚假事实。

(2)侮辱对象:特定自然人。

①必须特定具体。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泼妇当众骂街,不构成侮辱罪。

②不包括死人。但是通过侮辱死人,侵害了死者家属名誉,构成侮辱罪。

③不包括单位。但是通过侮辱单位,侵害了特定自然人名誉,构成侮辱罪。

④强制猥亵已满14周岁男子,构成侮辱罪。例如,当众扒光男子衣服。

2、诽谤罪

(1)诽谤行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①捏造虚假事实公然散布。

②明知是捏造事实,故意公然散布。诽谤行为要求公开进行。所谓公开,是指让多数人或不特定人知晓。手段秘密,但让多数人或不特定人知晓,也属于公开进行。

(2)诽谤对象:特定自然人。

①必须特定具体。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

②不包括死人。但是通过诽谤死人。侵害了死者家属名誉,构成诽谤罪。

(3)如何认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①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②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4)如何认定诽谤罪中的“情节严重”:①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②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③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④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5)如何认定诽谤罪中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①引发群体性事件的;②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③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④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⑤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⑥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⑦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6)诽谤次数的累计计算: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文档

造谣和传谣有区别吗

造谣和传谣是有区别的,造谣是指制造谣言的行为,而传谣是指对谣言进行传播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都会构成刑事犯罪。《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