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可先与开发商协商退房,若无共识可起诉。合同签订后,可退房的情况包括:开发商未履行催告后三个月内、将已售房屋再次抵押给他人、未获得预售许可或未征得共有权人同意等。
法律分析
可以先和开发商沟通退房,若对方不同意,可以起诉退房。
根据规定,签了合同之后出现以下情况的可以退房:
(1)开发商经购房人催告后的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
(2)开发商把所售房屋卖给购房人后,又把房子抵押给他人的;
(3)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或者房屋为共有财产而未经其他共有权人书面同意的等等。
拓展延伸
购房合同签订后出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当购房合同签订后出现问题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首先,仔细审查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其次,与对方进行沟通,明确问题的具体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和解决方案。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律师将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法律建议,并帮助解决纠纷。如果需要,可以考虑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解决争议。然而,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签订合同前慎重考虑,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意见,以避免后悔和问题的发生。
结语
购房合同签订后出现问题,应及时与开发商沟通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可依法起诉退房。根据规定,合同出现严重违约情况可退房,如开发商未履行合同义务、房屋抵押他人、未取得预售许可等。购房者应审查合同、明确权益,并咨询专业律师意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谨慎签约,避免问题发生。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
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