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哺乳期内以母亲抚养为原则。离婚后,如抚养问题争执,法院会根据子女权益和具体情况做出判决。探望权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如果父母的探望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中止探望权,待情况改善后恢复。孩子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有效期直到孩子18岁。
法律分析
可以,以孩子名义起诉抚养费有效期是一直到孩子十八周岁,超过十八岁,孩子没有被抚养权。
民法典抚养义务《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2、3款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拓展延伸
离婚后如何合理确定抚养费的支付金额?
离婚后,确定抚养费的支付金额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综合考虑子女的实际需求,包括生活费、教育费等方面的支出。其次,要考虑双方的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以及各自的财产状况。还需要考虑子女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等因素。法院通常会参考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具体的判断和裁决。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讨论和协商,以达成共识。最终确定的抚养费支付金额应该能够保障子女的合理生活和发展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双方的经济能力和公平原则。
结语
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有权利和义务。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若双方无法达成抚养协议,则由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具体情况判决。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应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若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权,中止事由消失后应恢复。确定抚养费支付金额时需综合考虑子女实际需求、双方经济状况、子女年龄等因素,并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双方应在协商中寻求合理共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