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工作不发工资违法,劳动者有权获得及时足额支付的工资。根据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监察部门有权监督工资支付情况。如公司侵害劳动者权益,可要求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
没交接完工作不发工资违法,具体的原因如下:
1、提供劳动获得报酬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任何一位劳动者为公司提供了劳动,公司就应该及时足额支付的工资,公司以任何理由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都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2、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如果拒绝支付,劳动者可以找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员工工资的情况;
4、如果公司有侵害劳动者权益,可以要求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
拓展延伸
工资拖欠:如何维护职工权益与法律保护
工资拖欠是一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职工的权益。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法律保护措施。首先,职工可以通过与雇主进行沟通和协商,要求及时支付工资。如果雇主拒绝支付或拖延支付,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寻求政府的介入和调解。此外,职工还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申请,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律保护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工资拖欠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雇主拖欠工资将面临罚款、赔偿等法律责任。职工可以通过法律诉讼追求工资支付和赔偿。综上所述,职工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法维权,确保工资得到及时支付。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监管和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关系环境,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结语
工资拖欠违法,劳动者有权要求及时支付工资。根据劳动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如遇工资拖欠,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职工应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政府和社会应加强监管,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