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后加班的合法性取决于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需要,但工作时间延长不得超过法定。无偿加班是违法行为,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负责监察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工资支付等方面的情况。
法律分析
一、签了劳动合同后加班合法吗
1、不一定,如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以要求劳动者加班。
2、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二、劳动合同有无偿加班是属于合法的吗
1、无偿加班属于违法行为,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2、法律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中加班条款的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中的加班条款是合法且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合同作为雇佣双方之间的约定,加班条款明确了员工在特定情况下需要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工作的条件和补偿方式。根据劳动法的要求,雇主应当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加班工作,确保员工的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安排。同时,劳动法也规定了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雇主应当按照相应的比例支付加班工资给员工。因此,签署劳动合同后,加班是合法的,但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
结语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中的加班条款是合法且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合同作为雇佣双方之间的约定,加班条款明确了员工在特定情况下需要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工作的条件和补偿方式。根据劳动法的要求,雇主应当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加班工作,确保员工的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安排。同时,劳动法也规定了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雇主应当按照相应的比例支付加班工资给员工。因此,签署劳动合同后,加班是合法的,但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无营业执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