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起诉离婚后,在人民作出宣判前,原告可以向人民申请撤诉,但是否准许撤诉,由人民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
一、支付令异议期间能否撤诉
支付令异议期间,债务人向人民起诉的,不影响支付令效力,而人民在作出判决前,债务人可以撤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五条申请撤诉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裁定。人民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百三十三条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后,未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而向其他人民起诉的,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
债务人超过法定期间提出异议的,视为未提出异议。
二、撤诉后对被告有影响吗
1、原告撤诉,只是说明这一诉讼行为的终结。不涉及到其它权利、义务的变更。
2、原告不再向被告主张权利,被告也不用再进行应诉。
3、双方的纠纷仍未解决,原告有可能另外再行起诉被告。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裁定。人民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撤诉,是指在人民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原告要求撤回其起诉的行为。申请撤诉,即原告在立案受理后,进行宣判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提出撤回其起诉的要求。按撤诉处理,即原告虽然没有提出撤诉申请,但其在诉讼中的一定行为已经表明他不愿意继续进行民事诉讼,因而,依法决定注销案件不予审理的行为。不论是当事人申请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的,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三、民事立案了还能撤案吗
民事立案后,是否能够撤案,应当由人民作出裁定。人民对民事诉讼作立案处理后,在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定,人民了解情况后,准许撤诉的,应当出具民事裁定书,准予原告撤回起诉;人民了解情况后,不准许撤诉的,原告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继续参加庭审,由人民对民事纠纷作出相应的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