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案件不予批捕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如果犯罪行为尚未造成后果,或者是出于防卫或避险的需要导致的;其次,如果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较小,但确实有立功表现,或者是初犯、从犯、胁从犯,并且有自首情节;第三,如果犯罪嫌疑人表现出悔罪态度良好,并且达成了和解;第四,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年满14周岁但未满18周岁,并且表现出悔罪态度;最后,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年满75周岁。
法律分析
刑事案件不予批捕的条件具体如下:
1、尚未造成犯罪后果,或者是防卫、避险过当的;
2、主观恶性较小、确有立功表现、自首情节的初犯或者从犯、胁从犯;
3、悔罪表现良好,达成和解的过失犯罪;
4、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5、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人。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不予批捕的法定条件及程序
刑事案件不予批捕的法定条件及程序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不予批捕的条件包括:1.没有犯罪事实或者证据不足;2.没有犯罪嫌疑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身份不明;3.犯罪嫌疑人年龄未满十四周岁;4.案件已超过追诉时效等。其次,程序上,批捕决定需由公安机关依法提请检察机关审查批准,检察机关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批准批捕。此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等相关人员也有权提起异议并申请复议。综上所述,刑事案件不予批捕的法定条件及程序,确保了正当权益的保护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结语
刑事案件不予批捕的条件多种多样,包括未造成犯罪后果、自首、悔罪表现良好等。批捕的法定条件及程序也十分复杂,需要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审查和批准。这一系列规定确保了正当权益的保护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法律依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四十条
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予逮捕的决定:
(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三)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四)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