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在夫妻离婚时双方就财产、子女抚养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的法律文件。然而,离婚协议中的约定必须符合中国法律规定才能生效,尤其是涉及房产归属等重要财产方面的约定。
首先,根据相关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归属的约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特别是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划分原则。法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应以夫妻双方共同取得的、登记在双方名下的财产为原则。因此,如果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房产归属给孩子,而不考虑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情况,可能会引起法律上的争议。
其次,离婚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并且应当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如果离婚协议中的内容存在一方被迫或欺骗的情况,或者协议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例如违反了未成年人财产保护的相关规定,可能会认定该协议无效。
离婚协议中涉及到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会更加审慎地对待。根据《未成年人保》的规定,未成年人的财产应当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管理。因此,如果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房产归属给未成年子女,必须保证这种安排符合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而且必须有合法的监护人来管理这部分财产。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中房产归属给孩子的约定在法律上是否有效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双方自愿达成、是否考虑了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等。如果离婚协议的约定存在违法或不合理的情况,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因此,在起草离婚协议时,双方应当谨慎考虑各项约定,并最好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以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夫妻一方单独所有的财产,为其个人财产。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四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负有保护义务。父母违反法律、行规规定,侵害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可以协议处理财产关系。夫妻对财产的协议,不得损害债权人、未成年子女、财产共有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未成年人保》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财产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