唆使罪是共同犯罪,但教唆未成年人犯罪除外。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罪的人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受罚。对于教唆犯的立案标准,如果教唆者参与了犯罪,按共犯处理;若仅停留在教唆阶段,需考虑其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教唆他人有犯罪故意并亲自谋划者为主犯,否则为从犯。对于教唆未成年人犯罪,需从重处罚。若教唆未遂,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并非必然。我们应正确对待教唆犯罪,了解其罪名及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法律分析
一、唆使罪是否是共同犯罪
1、我们国家没有规定唆使罪,只有教唆罪,教唆罪是共同犯罪,但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教唆罪就是唆使他人犯罪,一般情况下,被教唆者犯与教唆犯成立共同犯罪,但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因为未成年人无刑事承担能力,所以教唆犯则承担未成年人所犯罪名,不能算共同犯罪。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十五条,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九条,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对于教唆犯的立案标准
1、首先,对于教唆犯来讲,如果教唆他人犯罪,并且自己参与犯罪的话,应当按照共犯来处理,如果自己没有参与犯罪,仅仅停留在教唆阶段的话,那需要来看一下它在整个犯罪过程当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2、如果他人并没有犯罪的故意,而自己通过教唆使他人有了犯罪的故意,并且亲自谋划了整个行动的话,那他起的就是主犯的作用,反之,他的教唆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的话,那他就是从犯。
3、其次,对于教唆犯来讲,他的叫做对象非常重要,如果是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的话,就按照上面当中的规定来进行处罚就可以了,不过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比较不成熟,此时非常容易听信教唆,教唆犯如果教唆未成年人的话,就相当于利用了未成年人的弱点来进行犯罪行为,这个时候需要从重处罚。
4、最后,如果自己实施了教唆他人的行为,但是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教唆犯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比如说甲教唆乙去杀人,而乙在思量过后之后没有选择杀人,那么这个时候他的教唆就是不成功的,所以这个时候相当于犯罪未遂,对于教唆犯来讲,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但还需要注意的是规定的是可以,而不是应该。
5、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对于教唆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包括他会触犯的罪名是什么样子的,包括教唆这个行为的不同结果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结语
唆使罪是一种共同犯罪,但我国法律中并未明确规定唆使罪,而是规定了教唆罪。一般情况下,被教唆者与教唆犯构成共同犯罪,但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除外。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教唆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受到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应从重处罚。若被教唆者未实施被教唆的罪行,教唆犯可受到减轻处罚。在面对教唆犯时,我们应正确对待其触犯的罪名及教唆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六条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