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舞弊假释罪既遂的刑期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以及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的构成要件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根据《刑法》第十四条和第四百零一条,对于徇私舞弊的司法工作人员,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将面临相应的刑罚。
法律分析
徇私舞弊假释罪既遂判处的刑期是:行为人构成该罪,一般情节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有两个档次的量刑幅度,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来区分量刑。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四百零一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徇私舞弊假释罪既遂通常判好久:司法公正的维护与法律执行效率的平衡
在徇私舞弊假释罪既遂通常判好久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平衡司法公正与法律执行效率。一方面,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基石,必须确保每个案件都得到公正的审判和判决。徇私舞弊行为严重侵害了司法公正原则,应该受到严厉打击和惩罚。另一方面,法律执行效率也是司法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因此,在对徇私舞弊假释罪进行判决时,需要权衡罪行的严重性、社会影响、被告人的悔罪表现等多个因素,确保判决公正合理。只有在司法公正与法律执行效率的平衡下,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结语
在徇私舞弊假释罪既遂的判决中,我们需要平衡司法公正与法律执行效率。徇私舞弊行为严重侵害了司法公正原则,应受到严厉打击和惩罚。然而,为了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我们也需要考虑罪行的严重性、社会影响和被告人的悔罪表现等因素。只有在司法公正与法律执行效率的平衡下,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九章渎职罪第四百零一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九章渎职罪第四百一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第八节时效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