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权侵权起诉状应包含原告和被告的身份信息、住所,以及原告的诉讼请求、理由,被告的侵权事实和证据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应保障起诉权利,对符合条件的起诉应受理。起诉流程包括公开审理、开庭三日前通知双方当事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宣判等阶段。在法庭调查阶段,双方当事人进行举证和质证;在法庭辩论阶段,发表意见;在评议、宣判阶段,对庭审情况进行总结、评议意见。
法律分析
一、土地使用权侵权起诉状应该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1、土地使用权侵权之诉的起诉状内容应该包含原告和被告当事人的基本身份信息和住所;原告的诉讼请求和理由;被告对自己土地使用权侵害的事实和各项能证明论证事实的证据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二、土地使用权侵权起诉流程有哪些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实行公开审理。对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将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双方当事人。
2、开庭审理大致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宣判等几个阶段。如果您提出回避申请,你需要说明理由。如果您不提出申请或者申请被驳回,庭审将继续进行。
3、在法庭调查阶段,审判长或审判员将组织双方当事人,针对自己的请求和主张,按顺序分别举证、质证。质证是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和辩驳。
4、在法庭辩论阶段,审判长或审判员将组织双方当事人针对争议焦点,围绕全案事实、法律责任等发表意见。
5、在评议、宣判阶段,合议庭或审判员将对庭审情况进行总结,对双方当事人发表的意见进行评议,表明是否予以支持,并阐明理由。
结语
土地使用权侵权起诉状应包含原告和被告的身份信息、住所,原告的诉讼请求和理由,被告对土地使用权侵害的事实及证据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3条,人民法院应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土地使用权侵权起诉流程包括公开审理、开庭通知、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宣判等阶段。在法庭调查阶段,双方当事人分别举证、质证;在法庭辩论阶段,发表意见;在评议、宣判阶段,对庭审情况进行总结、评议意见,并阐明理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划拨 第二十四条 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划拨 第二十四条 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直辖市的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使前款规定的权限,由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