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必须当事人签字,被逮捕后不一定判刑。逮捕需要满足掌握犯罪证据和可能判徒刑以上的条件。判决需要当事人签字,异议需提供证据。熟悉法律知识更有帮助。
法律分析
一、通过批捕必须当事人签字吗
通过批捕必须当事人签字。在进行批捕需要签字的人或者部门为:会出具逮捕决定书,另外开具逮捕证和逮捕通知书,犯罪嫌疑人在逮捕证上签字,逮捕通知书会送达犯罪嫌疑人家属或单位。如果是职务犯罪,还会向犯罪嫌疑人出具羁押权利义务告知书。
二、被批准逮捕后是不是要判刑
机关掌握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证据后,可以申请逮捕,经检察机关批准后执行。因为被依法逮捕后会被人身自由,而且又是存在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实施的,所以有些人以为被逮捕后即会被判刑。
事实上,犯罪嫌疑人是否被判刑,要看的判决。所以,只是被批准逮捕后,犯罪嫌疑人不一定接受刑事处罚。
不过,机关申请逮捕时,要具备以下条件:
1、已经掌握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明证明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被查证属实。
2、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所以,被批准逮捕时,针对的是有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如果根据掌握的犯罪事实,对方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等较低刑罚的话,那么就不适用逮捕。
因此,一般被逮捕后经判决有罪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刑了。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
当然,机关执行逮捕后,发现有错误的话,判决无罪的,也不会被判刑,并且,可以依法请求赔偿。
进行法律判决的时候,需要当事人双方就判决进行签字,没有意义的通过判决作出对应赔偿,如果存在异议的,可以就异议提出申请,向提交申请书,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证据证明才能获得的支持,但是熟悉相关法律知识更为有用。
结语
被批准逮捕并不意味着必然会被判刑。逮捕决定需经机关申请并检察机关批准执行,但判刑仍需判决。逮捕前需满足掌握犯罪事实的证据且嫌疑人可能被判徒刑以上刑罚。若犯罪事实不成立或被判无罪,可请求赔偿。判决需当事人签字,异议可提出申请并提供证据。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对此有所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三条 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八十条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适用逮捕措施。人民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四十六条 人民、人民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由县级以上机关凭人民、人民决定逮捕的法律文书制作逮捕证并立即执行。必要时,可以请人民、人民协助执行。执行逮捕后,应当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机关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应当将执行情况和未能抓获的原因通知决定逮捕的人民、人民。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逃的,在人民、人民撤销逮捕决定之前,机关应当组织力量继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