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取保候审银行卡会被冻结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5 08:58:33
文档

取保候审银行卡会被冻结么

取保候审,银行卡是否会被冻结需要分情况讨论。一般情况下,不会冻结银行卡,取保候审只是限制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但如果涉及到赃款追缴的可能会将银行卡冻结。取保候审期间,公安局或者检察院已经立案侦查,查询、冻结银行存款是侦查措施,可以批准可以实施冻结银行存款,冻结银行卡。进行银行卡冻结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因欠金融机构或者个人钱会被冻结,法院可直接把所有进入该人名下的全部银行卡内现金转走,支付给债主或者其他机构。2、因信用原因,被国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银行卡会被冻结。综上所述,取保候审不代表案件就结束了,银行卡处于被冻结的状态是正常的。并且银行卡到期没有重新办理新卡的,到期后银行会冻结你的过期银行卡。【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推荐度:
导读取保候审,银行卡是否会被冻结需要分情况讨论。一般情况下,不会冻结银行卡,取保候审只是限制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但如果涉及到赃款追缴的可能会将银行卡冻结。取保候审期间,公安局或者检察院已经立案侦查,查询、冻结银行存款是侦查措施,可以批准可以实施冻结银行存款,冻结银行卡。进行银行卡冻结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因欠金融机构或者个人钱会被冻结,法院可直接把所有进入该人名下的全部银行卡内现金转走,支付给债主或者其他机构。2、因信用原因,被国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银行卡会被冻结。综上所述,取保候审不代表案件就结束了,银行卡处于被冻结的状态是正常的。并且银行卡到期没有重新办理新卡的,到期后银行会冻结你的过期银行卡。【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银行卡是否会被冻结需要分情况讨论。

一般情况下,不会冻结银行卡,取保候审只是限制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但如果涉及到赃款追缴的可能会将银行卡冻结。取保候审期间,公安局或者检察院已经立案侦查,查询、冻结银行存款是侦查措施,可以批准可以实施冻结银行存款,冻结银行卡。

进行银行卡冻结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因欠金融机构或者个人钱会被冻结,法院可直接把所有进入该人名下的全部银行卡内现金转走,支付给债主或者其他机构。

2、因信用原因,被国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银行卡会被冻结。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不代表案件就结束了,银行卡处于被冻结的状态是正常的。并且银行卡到期没有重新办理新卡的,到期后银行会冻结你的过期银行卡。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文档

取保候审银行卡会被冻结么

取保候审,银行卡是否会被冻结需要分情况讨论。一般情况下,不会冻结银行卡,取保候审只是限制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但如果涉及到赃款追缴的可能会将银行卡冻结。取保候审期间,公安局或者检察院已经立案侦查,查询、冻结银行存款是侦查措施,可以批准可以实施冻结银行存款,冻结银行卡。进行银行卡冻结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因欠金融机构或者个人钱会被冻结,法院可直接把所有进入该人名下的全部银行卡内现金转走,支付给债主或者其他机构。2、因信用原因,被国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银行卡会被冻结。综上所述,取保候审不代表案件就结束了,银行卡处于被冻结的状态是正常的。并且银行卡到期没有重新办理新卡的,到期后银行会冻结你的过期银行卡。【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