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劳动合同签订后三十天内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责任以及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文章还着重强调了劳动合同备案的问题,指出现行法律并未规定需要去劳动局备案。
法律分析
在劳动合同签订后的三十天内,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可以选择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二、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
2.劳动者要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
3.劳动报酬要定清楚,避免口头约定;
4.关于试用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
5.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要明确,是现金还是通过银行支付到账户中;
6.劳动者工作时间与工作条件要明确;
7.社会保险约定;
8.不要签空白合同;
9.劳动合同盖章后,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要各保管一份。
三、劳动合同要备案吗
劳动合同不用备案,现行法律并未规定需要去劳动局备案,备案不是必经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而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时间限制如下:
1. 养老保险: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 医疗保险: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
3. 失业保险:用人单位应当自裁员之日起15日内为其失业的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
4. 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5日内为其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因此,根据以上规定可知,劳动合同购买社保时间限制为1个月内缴纳养老保险费,30日内缴纳医疗保险费,15日内缴纳失业保险费和15日内缴纳工伤保险费。
结语
劳动合同签订后三十天内,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如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可以选择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同时,在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需要注意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内容地点、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社会保险约定等问题。劳动合同不需要备案,但需盖章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社会保险基金、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社会保险法定职责的;
(二)未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的;
(三)克扣或者拒不按时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
(四)丢失或者篡改缴费记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等社会保险数据、个人权益记录的;
(五)有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章 社会保险监督 第七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和个人遵守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与社会保险有关的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谎报、瞒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社会保险基金、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社会保险法定职责的;
(二)未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的;
(三)克扣或者拒不按时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
(四)丢失或者篡改缴费记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等社会保险数据、个人权益记录的;
(五)有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