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合同转让的分类及条件。根据合同转让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合同转让分为两类:一是合同的全部转让,二是合同的部分转让。根据合同转让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合同转让分为合同权利的转让、合同义务的转让和合同权利义务的一并转让。在合同转让的法律规定中,债权人转让权利时需要通知债务人,且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
法律分析
根据合同转让的范围差异,可以将合同转让分为两类:一是合同的全部转让,二是合同的部分转让。合同的全部转让,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手蚂权利、合同义务或者合同权利义务全部转让给第三人;合同部分转让,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权利、合同义务或者合同的权利义务部分转让给第三人。
(二)根据合同转让的内容不同,可将合同转让分为合同权利的转让、合同义务的转让和合同权利义务的一并转让。合同权利的转让,又称为合同债权让与,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合同义务的转让,又称为合同债务承担,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合同权利义务的一并转让,又称为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权利义务一并全部转让给第三人。
二、合同转让的条件有什么
(一)转让的前提: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存在。
(二)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转让程序,需要通知的依法通知;需要征得相对方同意的先经其同意;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三)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且所转让的内容要合法。
三、合同转让法律规定
合同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结语
合同转让可以根据范围、内容、条件以及法律规定进行分类。转让的前提是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存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转让程序并通知相对方同意,且所转让的内容合法。合同转让的法律规定包括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以及债权人转让权利时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 第一条 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 第五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2020-12-29) 第二十五条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没有规定且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对方当事人也未催告的,解除权人在民法典施行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自民法典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该解除权消灭;解除权人在民法典施行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的,适用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条第二款关于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