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包单位在承包经营活动中具有主动、有利的地位,能够左右承包经营的基本目标和实施效果。总分包模式有利于项目的组织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对业主而言,选择总承包商范围小,合同金额较高;对总承包商而言,责任重、风险大,但利润潜力也大。
法律分析
发包单位亦称发包机构,是指以企业所有权代表的身份参与承包经营活动的一方。在承包经营活动中,发包方是发包行为的主体,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处于主动的、有利的地位。它能够左右企业承包的基本经营目标,进而能够左右承包经营者,最终对承包经营的实施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发包单位,就是业务的发出方,属于采购方或出租方。承包单位和发包单位是相对的。承包单位,就是承包业务的单位,属于承包商或供应商。
相关知识:采用总分包模式的特点
(1)有利于项目的组织管理。由于业主只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合同结构简单。同时,由于合同数量少,使得业主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小,可发挥总承包商多层次协调的积极性。
(2)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由于总包合同价格可以较早确定,业主可以承担较少风险。
(3)有利于控制工程质量。由于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通过分包合同建立了责、权、利关系,在承包商内部,工程质量既有分包商的自控,又有总承包商的监督管理,从而增加了工程质量监控环节。
(4)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总承包商具有控制的积极性,分包商之间也有相互制约作用。此外,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总承包的情况下,由于设计与施工由一个单位统筹安排,使两个阶段能够有机地融合,一般均能做到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相互搭接。
(5)对业主而言,选择总承包商的范围小,一般合同金额较高。
(6)对总承包商而言,责任重、风险大,需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获得高额利润的潜力也比较大。
结语
发包单位是承包经营活动中的主体,具有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它能够左右企业承包的经营目标,对承包经营的实施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总分包模式有利于项目的组织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质量和缩短建设工期。对业主而言,选择总承包商的范围小,但合同金额较高。对总承包商而言,责任重、风险大,需要具有高水平的管理和实践经验,但同时也有获得高额利润的潜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章 承揽合同 第七百七十九条 承揽人在工作期间,应当接受定作人必要的监督检验。定作人不得因监督检验妨碍承揽人的正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三章 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 第三节 承 包 第二十七条 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
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六十六条 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