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再犯罪属于累犯的判断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如果未成年人之前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内再次犯罪被判有期徒刑,属于累犯。特别累犯则指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累犯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再犯罪是不是属于累犯
未成年人再犯罪是不是属于累犯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之前被处有期徒刑的,五年内再次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属于累犯。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十六条【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再犯罪是否应享有特殊法律待遇?
未成年人再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在考虑是否给予未成年人特殊法律待遇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缺乏成熟的判断能力和责任意识。因此,对于初犯的未成年人,我们可以考虑给予更多的教育、矫正和康复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改过自新。然而,对于再犯的未成年人,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的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对他们进行更严厉的制裁,以保护社会的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再犯罪是否应享有特殊法律待遇,我们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并寻求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既能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能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结语
未成年人再犯罪是否属于累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如果未成年人在五年内再次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且之前曾被处有期徒刑,那么可以被视为累犯。然而,对于未成年人再犯罪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等多个因素。对于初犯的未成年人,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教育、矫正和康复机会,以促使他们改过自新。但对于再犯的未成年人,也不能完全忽视其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可能需要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以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再犯罪是否应享有特殊法律待遇,需要综合权衡各种因素,以找到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既能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能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由专门机构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专门人员负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