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赊销商品什么时候确认收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4 13:02:55
文档

赊销商品什么时候确认收入

批发行业赊销商品,要按照已销售商品来确认收入。简单的操作就是按照回款确认收入。如果按照发货确认收入,会出现每月有大量销售退回,开具红字发票的情况。赊销产品是,可以再发货时使用发出商品科目来核算已发出还未收到款项的货品。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结转销售成本时冲减发出商品。这才是正确的赊销账务处理。只要能够满足正常的收入确认原则就可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推荐度:
导读批发行业赊销商品,要按照已销售商品来确认收入。简单的操作就是按照回款确认收入。如果按照发货确认收入,会出现每月有大量销售退回,开具红字发票的情况。赊销产品是,可以再发货时使用发出商品科目来核算已发出还未收到款项的货品。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结转销售成本时冲减发出商品。这才是正确的赊销账务处理。只要能够满足正常的收入确认原则就可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批发行业赊销商品,要按照已销售商品来确认收入。简单的操作就是按照回款确认收入。如果按照发货确认收入,会出现每月有大量销售退回,开具红字发票的情况。赊销产品是,可以再发货时使用发出商品科目来核算已发出还未收到款项的货品。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结转销售成本时冲减发出商品。这才是正确的赊销账务处理。
只要能够满足正常的收入确认原则就可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第十条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二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文档

赊销商品什么时候确认收入

批发行业赊销商品,要按照已销售商品来确认收入。简单的操作就是按照回款确认收入。如果按照发货确认收入,会出现每月有大量销售退回,开具红字发票的情况。赊销产品是,可以再发货时使用发出商品科目来核算已发出还未收到款项的货品。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结转销售成本时冲减发出商品。这才是正确的赊销账务处理。只要能够满足正常的收入确认原则就可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