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子女没有继承权,只有养子女本人可以继承遗产。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继承关系取决于经济供养、生活扶养等条件。继子女通过扶养关系与继父母形成了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享有继承权。然而,养子女的继子女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无法继承遗产。
法律分析
一、养子女的继子女有继承权吗?
养子女的继子女没有继承权,因为并不属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国家所规定的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是配偶父母和子女。需要顺位的法定继承人主要指的是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但不管怎么样都不包括孙子辈。
但继子女要符合继承权的条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继子女与继父母的继承关系确定的具体条件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继子女受继父母经济上的供养。
(二)继子女受继父母生活上的扶养、教育。
(三)继子女在经济上供养继父母。
(四)继子女在生活上扶助继父母。
二、继子女的继承权与婚生子女的继承权一样吗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该条的规定明确了继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即继子女取得了与亲生子女同样的法律地位。
与继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对继父母的遗产享有继承权,因为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了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继子女也就能像婚生子女一样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成为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在法律上的扶养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父母对未成年的继子女履行了抚养义务:
1、继子女受继父母经济上的供养;
2、继子女受继父母生活上的抚养、教育。
(二)继父母对已经成年但系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的继子女履行了抚养义务。
(三)继子女对继父母履行了赡养义务:
1、继子女在经济上供养继父母;
2、继子女在生活上扶助继父母;
养子女本人是属于可以进行遗产继承的法定继承人,而且是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但是如果是养子女的继子女是不能够发生继承的。毕竟已经属于孙子辈,法律当中对这类人员没有列入到法定继承的范围。
结语
综上所述,养子女的继子女并没有继承权,因为他们不符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第一顺位的法定继承人是配偶、父母和子女。然而,继子女可以获得继承权,前提是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扶养和教育等。与婚生子女一样,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关系受到法律保护,享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如果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存在扶养关系,他们可以享有继承继父母遗产的权利。然而,养子女的继子女属于孙子辈,不在法定继承范围内,因此无法继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六章 财产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