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什么的行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5 19:04:53
文档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什么的行为

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方面,而刑法处罚的正是犯罪行为。我国刑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其中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一、犯罪预备为什么属于犯罪。犯罪预备是一种犯罪状态。构成犯罪预备的条件有。1、犯罪分子主观上有一定的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提供了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犯罪准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二、追诉时效的意义;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具有以下意义。
推荐度:
导读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方面,而刑法处罚的正是犯罪行为。我国刑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其中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一、犯罪预备为什么属于犯罪。犯罪预备是一种犯罪状态。构成犯罪预备的条件有。1、犯罪分子主观上有一定的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提供了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犯罪准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二、追诉时效的意义;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具有以下意义。


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方面,而刑法处罚的正是犯罪行为。

我国刑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其中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

一、犯罪预备为什么属于犯罪

犯罪预备是一种犯罪状态。构成犯罪预备的条件有:

1、犯罪分子主观上有一定的犯罪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提供了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犯罪准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

二、追诉时效的意义

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符合我国刑罚目的的要求。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预防的内容之一就是使犯罪人不再犯罪。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后,在一定的期限内没有再犯罪,说明其再犯罪的危险性已经消除,这就达到了适用刑罚的所要打到的目的。因此,对犯罪分子不在追诉完全符合我国刑罚目的的要求。

第二,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办理现行的刑事案件。现行的犯罪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司法机关应集中精力办理现行的刑事案件,以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没有追诉时效的规定,司法机关必将为陈年旧案所累,从而影响现行案件的办理,妨碍对犯罪的及时打击,对国家和人民利益也不能及时保护。

第三,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惩治犯罪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那些经过一定期限不再犯罪的犯罪人不予追诉,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国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

第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犯罪分子犯罪后在一定的期限内没有再犯罪,对其社会的额危险性已经消除,社会已逐渐忘其犯罪行径,被害人对其的仇恨也因时间的流逝而消解,犯罪人的家庭生活亦已步入正常。在这种情况下,不再追诉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反之,如果予以追诉,必将使各种矛盾死灰复燃,破坏已经恢复的社会宁静,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三、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犯罪具备三个特征刑事违法性、法益侵害性与应受惩罚性。

刑事违法性,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时,才能认定为犯罪。

法益侵害性,刑法的目的和任务是保护法益,刑法之所以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就是因为这些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法益侵犯性)。

应受惩罚性,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同时又触犯刑法,就应承担受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因此,应受刑罚惩罚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法院可依法裁量对犯罪人不实际适用刑罚。例如,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等。在这种场合,行为人虽然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但其行为构成犯罪。

文档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什么的行为

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方面,而刑法处罚的正是犯罪行为。我国刑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其中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一、犯罪预备为什么属于犯罪。犯罪预备是一种犯罪状态。构成犯罪预备的条件有。1、犯罪分子主观上有一定的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提供了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犯罪准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二、追诉时效的意义;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具有以下意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