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立案的流程:提交起诉书及副本,提供原告主体资格和诉讼主张的证据,提交书证并填写证据清单,法院办理立案手续,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费用,案件开庭并结算诉讼费用。
法律分析
起诉立案的流程如下: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
三、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四、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六、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拓展延伸
诉讼立案的必备要素及注意事项
诉讼立案是诉讼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必备要素及注意事项对于顺利进行诉讼具有重要意义。在立案过程中,必备要素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法定期限等,这些要素的准备和完备性直接影响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同时,注意事项也需谨慎把握,如确保起诉状的格式规范、证据材料的充分性、法定期限的合规性等。此外,还需要注意法庭的指引和要求,遵守法庭规则和程序,确保诉讼立案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了解诉讼立案的必备要素及注意事项,对于当事人能够合理、高效地进行诉讼具有重要帮助。
结语
诉讼立案是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必备要素及注意事项对于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具有重要意义。起诉书、证据材料和法定期限等要素的准备和完备性直接影响案件进程。同时,遵守法庭规则和程序、确保材料的规范性和充分性也是关键。了解立案要素及注意事项,对于当事人进行高效、合理的诉讼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