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是否需要垫付医药费的问题。医疗机构有责任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但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同时,对于交通事故医疗费费用包括哪些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是什么等问题,文章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是否需要垫付医药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医疗机构有责任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不得以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逃赔偿。也就是说垫付由机构承担,在这里没有必要自己先行垫付。尤其是对撞人事故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情况下,此时,如果当事人出于歉意想为伤者先行垫付医药费也要切记保留书面材料、正规单据收据、做好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
二、交通事故医疗费费用包括哪些?
医疗费主要包括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住院费和药费等。医疗费可以为住院医疗费,也可以为门诊医疗费,但支出的目的在于治疗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伤残人员以及抢救伤重死亡人员。医疗费的发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显而易见的后果,体现了对受害人身体权和健康权等基本人身权利的尊重和保障,自然应当予以赔偿。
三、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是什么?
1、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对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为检验需要,可以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相关证件。
2、交通部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警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3、交通部门组织赔偿调解。在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确定损害结果后,如果事故当事人同意进行赔偿调解,交警部门可以组织调解。调解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调解不成,填写《调解终结书》,告知当事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申请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向人民法院起诉。委托律师或者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般在事故发生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各方可以在法院主持下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由法院依法判决。
拓展延伸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交通事故医疗费包括哪些项目呢?根据该条规定,交通事故医疗费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药品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助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民事损害赔偿或者赔偿金、伤残赔偿金、伤残辅助器具费、伤残赔偿金、医疗事故纠纷赔偿金、赔偿费用、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药品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助金、丧葬费、民事损害赔偿或者赔偿金、伤残赔偿金、伤残辅助器具费、伤残赔偿金、医疗事故纠纷赔偿金、赔偿费用、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药品费。
结语
在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是否需要垫付医药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医疗机构有责任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而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险的,则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而垫付由机构承担。尤其是对撞人事故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情况下,当事人出于歉意想为伤者先行垫付医药费也要切记保留书面材料、正规单据收据、做好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
交通事故医疗费费用包括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住院费和药费等。医疗费可以为住院医疗费,也可以为门诊医疗费,但支出的目的在于治疗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伤残人员以及抢救伤重死亡人员。医疗费的发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显而易见的后果,体现了对受害人身体权和健康权等基本人身权利的尊重和保障,自然应当予以赔偿。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包括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通部门组织赔偿调解和向人民法院起诉。在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确定损害结果后,如果事故当事人同意进行赔偿调解,交警部门可以组织调解。调解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调解不成,填写《调解终结书》,告知当事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申请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是否需要垫付医药费,则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二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七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三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