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根据法律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径行调解。
关于民法典上的房产抵押转让问题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房产可以带抵押进行转让。房产转让的并不影响抵押权人的抵押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民法典上无产权证房屋怎么确权
无产权证房屋无法确权。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任何房屋产权的取得都必须经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核实和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只有如此,房屋所有者才从法律上取得了对房屋的真正占有、使用和处分权。
民法典物权未登记能否对抗地役权
借贷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民法典物权未登记能否对抗地役权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借贷纠纷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民法典物权未登记能否对抗地役权
民法典规定,物权未办理登记的,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未登记的物权不能对抗已经登记的地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第三百七十二条【地役权的定义】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前款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地。第三百七十四条【地役权的设立与登记】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地役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1、通过合同约定。
地役权主要涉及两个不动产权利之间的关系,需要经双方协商约定。
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无需登记。
但登记具有对抗效力,即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地役权有期限限制。
双方通过合同约定的地役权期限,不得超过需役地和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筑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
3、地役权设立需经用益物权人同意。
土地上已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未该经用益物权人同意,需役地或供役地所有权人不能设立地役权。
4、用益物权转让时,受让人可同时取得地役权。
需役地或者需役地上的用益物权转让或部分转让时,如果转让的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可同时享有地役权,并且在地役权合同有效期内无须另行订立合同。
同时,供役地转让时,地役权合同对受让人也有拘束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
所以未登记的物权无效,不能对抗已经抵押的地役权。
民法典中死者对外拖欠债务如何赔偿
一、民法典中死者对外拖欠债务如何赔偿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务人死亡后,其债务并不消失。债务人的遗产继承人需要清偿债务,但是只需要以其所得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也就不负清偿责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分割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但是,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二、遗产分割有什么意义
1、遗产的分割,是指共同继承人之间按照各继承人应继承份额分配遗产的行为。
2、继承开始,被继承人遗留的生前的个人合法财产即成为遗产。
遗产为继承人以及其他有权取得遗产的人取得。
若继承人为一人,并且也无其他遗产取得权人,则遗产即成为该继承人的个人财产。
但若继承人为数人,即发生共同继承,遗产即为共同继承人共同所有,也就发生遗产共有。
于此情形下,不仅对遗产的使用、处分须由全体继承人共同决定,并且共同继承人间负连带责任,共同继承人就遗产的全部享有其应继份。
因此,各个继承人要取得应由自己继承的具体遗产,就需对遗产进行分割。
在继承人虽为一个,但有受遗赠人要求受领收受遗赠的财产时,也会发生遗产的分割。
可见,遗产分割是有权取得遗产的继承人或者其他人将其应得的遗产份额转化成为个人单独所有财产的必经程序。
3、在遗产分割时,首先应当正确确定遗产的范围,将遗产与他人的财产区分开。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有合伙关系的,其在合伙财产中的份额,列入遗产。
以上就是对相关问题的回答。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需要继续偿还他的债务,但是只以其所得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
在放弃继承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承担清偿责任的。
欢迎您在网上向专业律师进行法律咨询。
民法典规定物权处分如何公示效力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土地确权问题找什么部门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该内容由 嵇小函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