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从死者身上取得财物构成什么罪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5 21:34:00
文档

从死者身上取得财物构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观点一,死者占有肯定说认为,被害人死后对财物的占有继续进行,对行为人利用被害人死亡的状态取得财物的一连串行为,应作整体把握,故拿走死者财物的行为成立盗窃罪。观点二,死者占有否定说认为,占有是“人”的占有,占有主体死亡,其对财产的占有自动消失;但该财物自动转归死者继承人所有(而非占有),属于遗忘物,故无论是杀人者临时起意拿走财物,还是事后回到现场拿走财物,抑或第三人路过拾取死者身上财物的,都成立侵占罪。观点三,死者的生前占有说认为,死者生前的占有在其死亡不久之际还在延续,杀人者临时起意夺取财物的行为就是侵害占有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周光权教授主张该观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推荐度:
导读法律分析:观点一,死者占有肯定说认为,被害人死后对财物的占有继续进行,对行为人利用被害人死亡的状态取得财物的一连串行为,应作整体把握,故拿走死者财物的行为成立盗窃罪。观点二,死者占有否定说认为,占有是“人”的占有,占有主体死亡,其对财产的占有自动消失;但该财物自动转归死者继承人所有(而非占有),属于遗忘物,故无论是杀人者临时起意拿走财物,还是事后回到现场拿走财物,抑或第三人路过拾取死者身上财物的,都成立侵占罪。观点三,死者的生前占有说认为,死者生前的占有在其死亡不久之际还在延续,杀人者临时起意夺取财物的行为就是侵害占有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周光权教授主张该观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法律分析:观点一,死者占有肯定说认为,被害人死后对财物的占有继续进行,对行为人利用被害人死亡的状态取得财物的一连串行为,应作整体把握,故拿走死者财物的行为成立盗窃罪。观点二,死者占有否定说认为,占有是“人”的占有,占有主体死亡,其对财产的占有自动消失;但该财物自动转归死者继承人所有(而非占有),属于遗忘物,故无论是杀人者临时起意拿走财物,还是事后回到现场拿走财物,抑或第三人路过拾取死者身上财物的,都成立侵占罪。观点三,死者的生前占有说认为,死者生前的占有在其死亡不久之际还在延续,杀人者临时起意夺取财物的行为就是侵害占有的行为,成立盗窃罪。但要符合以下条件:取得财物者就是先前侵害被害人的行为人;取得财物的行为与先前的侵害行为时间间隔极短,几乎同时存在;取得财物与先前的侵害行为几乎在同一场所。周光权教授主张该观点。观点四,继承人占有说认为,继承人自动取得占有了死者身上的财物,故行为人临时起意拿走死者身上的财物,或者事后回到现场拿走财物,抑或第三者经过现场拿走财物的,都成立盗窃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文档

从死者身上取得财物构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观点一,死者占有肯定说认为,被害人死后对财物的占有继续进行,对行为人利用被害人死亡的状态取得财物的一连串行为,应作整体把握,故拿走死者财物的行为成立盗窃罪。观点二,死者占有否定说认为,占有是“人”的占有,占有主体死亡,其对财产的占有自动消失;但该财物自动转归死者继承人所有(而非占有),属于遗忘物,故无论是杀人者临时起意拿走财物,还是事后回到现场拿走财物,抑或第三人路过拾取死者身上财物的,都成立侵占罪。观点三,死者的生前占有说认为,死者生前的占有在其死亡不久之际还在延续,杀人者临时起意夺取财物的行为就是侵害占有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周光权教授主张该观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