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字前已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时,合同成立且生效。电子签名需满足特定条件。合同成立与生效有承继关系,但成立并不必然导致生效,需满足法定条件。合同无效包括欺诈、胁迫、串通损害国家利益、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反强制性规定等五种情形。
法律分析
一、合同没签字生效吗
合同没签字一般是不生效的,但是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而合同一般是成立即生效的。合同的签字方式可以是电子签名,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即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1.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2.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3.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4.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二、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法律关系
合同生效和合同成立的法律关系体现二者往往是承继的关系,合同成立后如果符合生效条件,便会发生合同生效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成立并不一定会使合同生效,其生效的条件如下: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
合同无效有如下五种情形:
1.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结语
合同签字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条件,但在签字之前,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并被对方接受时,合同便成立。合同签字可采用电子签名,若符合可靠性条件则视为有效。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通常是承继关系,成立后若符合生效条件则生效,包括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利益、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强制性规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七条 房地产转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二)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
(三)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7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受理;
(四)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五)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六)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