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一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0万的情况。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相关规定,该行为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法律分析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相关规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拓展延伸
如何判断非吸业务员200万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判断非吸业务员200万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非法性:首先,要确定该业务员是否属于非金融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金融机构法人分类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非金融机构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法人、社会服务机构法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人等。非吸业务员所在的机构属于哪一种法人,需要进一步调查。
2.吸收公众存款:要确定该业务员是否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格。非吸业务员所在的机构是否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格,需要查阅相关法规。
3.存款金额:判断该业务员吸收的公众存款金额是否达到法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标准为: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以上的。
4.扰乱金融秩序:要确定该业务员的行为是否扰乱了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扰乱金融秩序的情形包括:编造虚假的金融信息,诱骗公众存款或者超过限额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
综上所述,判断非吸业务员200万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若该业务员所在的机构属于非金融机构,且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格,且吸收的公众存款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并且其行为扰乱了金融秩序,那么可以认定其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结语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属于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因此,任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九十一条 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九条 (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