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行为造成经济损失,行骗者需承担赔偿责任,父母无责任代偿;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数额巨大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数额特别巨大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
法律分析
不是。因为诈骗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经济损失,行骗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其父母属于与案件无关的第三人,没有责任代为偿还。《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拓展延伸
父亲涉嫌诈骗,儿子的财产面临没收和偿还问题
当父亲涉嫌诈骗罪时,儿子的财产确实可能面临被没收和偿还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父亲因诈骗罪被定罪,法院有权根据判决决定是否对其财产进行没收。这包括儿子名下的房产和存款。然而,是否会实际执行没收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法院的裁量权。此外,如果父亲无力偿还受害者的损失,法院也可能要求儿子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儿子可能需要寻求法律援助,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对措施。最好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结语
行骗者需承担赔偿责任,父母为第三人,无责任代偿。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行为需受处罚。父涉嫌诈骗,儿子财产或被没收。法院会决定具体执行与否。如父无力赔偿,儿子或需承担责任。建议寻求法律帮助,了解权益和应对措施。请咨询专业律师获取个性化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二十四条 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