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从构成要件分析怎么才算侮辱罪?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8 20:22:12
文档

从构成要件分析怎么才算侮辱罪?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尊严,以及名誉权。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行为包括暴力、言语、文字等方式。情节严重是公然侮辱罪的构成条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是本罪主体。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法律分析;
推荐度:
导读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尊严,以及名誉权。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行为包括暴力、言语、文字等方式。情节严重是公然侮辱罪的构成条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是本罪主体。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法律分析;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尊严,以及名誉权。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行为包括暴力、言语、文字等方式。情节严重是公然侮辱罪的构成条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是本罪主体。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

法律分析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所固有的、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人身权利和尊严,以及与其紧密相连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所谓名誉,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望声誉,是一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谓名誉权,是指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本法第299条之规定,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侮辱他人的行为。行为的主要手段有:(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2)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2、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所谓“公然”侮辱,是指当着第三者甚至众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公然并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场。如果仅仅面对着被害人进行侮辱,没有第三者在场,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则不构成侮辱罪。因为只有第三者在场,才能使被害人的外部名誉受到破坏。

3、侮辱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为本罪的侮辱对象,但如果行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实际上是侮辱死者家属的,则应认定为侮辱罪。

4、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虽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严重,只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形,如强令被害人当众爬过自己的跨下;当众撕光被害人衣服;给被害人抹黑脸、挂破鞋、带绿帽强拉游街示众;当众胁迫被害人吞食或向其身上泼洒粪便等污秽之物;当从胁迫被害人与尸体进行接吻、手淫等猥亵行为;因公然侮辱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者自杀身亡;多次侮辱他人,使其人格、名誉受到极大损害;对执行公务的人员、妇女甚至外宾进行侮辱,造成恶劣的影响;等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构成本罪主体。对于以期刊杂志刊登侮辱、诽谤他人文章的,根据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发布的《期刊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第36条规定,任何期刊凡违反本规定,刊登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区别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收入;停止出售;没收或销毁违法期刊;定期停刊;停业整顿;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拓展延伸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侮辱罪是指情节严重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司法实践中,侮辱罪的认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侮辱行为的具体表现:包括用言语、文字、图像等方式公开贬低、侮辱他人,以及利用其他手段达到贬低、侮辱他人目的的行为;

2. 侮辱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侮辱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心理伤害程度、影响范围、社会评价等因素;

3. 侮辱行为与个人身份、地位、名誉的关联程度:侮辱行为是否与受害人的个人身份、地位、名誉等有关;

4. 侮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侮辱行为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产生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认定侮辱罪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09-06) 第六条 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2011-01-08) 第十三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价格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价格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文档

从构成要件分析怎么才算侮辱罪?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尊严,以及名誉权。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行为包括暴力、言语、文字等方式。情节严重是公然侮辱罪的构成条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是本罪主体。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法律分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