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个人财产种类及私人财产侵权的处理
民法典规定个人财产种类包括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等。私人财产受侵害可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权益,侵权人需承担相应责任。私人财产损失可报案,数额较小为行政案件,较大为犯罪行为,立案标准根据具体案由而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盗窃、诈骗、故意损毁财物等行为将受到处罚。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个人财产种类包括哪些
民法典中个人财产种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收入。合法收入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劳动或其他方法所取得的收入。
2.房屋。主要指公民用于生活居住的房屋。
3.储藏。储蓄是指公民存入银行或信用社的货币。对公民的储蓄除司法机关办案需要可依法查询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查询。银行和信用社有保密的职责。
4.生活用品。如衣服、粮食、餐具、交通工具等。
5.文物。如书法、绘画、陶瓷、古籍等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
6.图书资料。如各种书籍、报刊、图表等。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如拖拉机、机床等。
二、个人财产所有权被侵害怎么办
私人财产受到了侵犯可以去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权益。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但是请求法院保护自己权益的时候需要注意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三、私人财产损失多少才能立案
法律规定只要个人财产受到侵害而遭受损失,都可以向派出所报案,数额较小的是行政案件,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嫌疑人构成犯罪。要看具体案由是什么,盗窃、侵占、故意损坏财物、诈骗立案标准都不一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结语
个人财产的种类包括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等。如果个人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可以向法院起诉,并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立案的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只要个人财产受到侵害并遭受损失,都可以向派出所报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诈骗、故意损毁财物等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七条 离婚诉讼期间,夫妻一方申请查询登记在对方名下财产状况且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取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离婚诉讼期间,夫妻双方均有向人民法院申报全部夫妻共同财产的义务。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损毁、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百三十二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