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146条的原文是: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这意味着,如果一方或双方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存在虚假的意思表示,那么该民事法律行为将无法产生法律效力。虚假的意思表示指的是双方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并未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意图,而是通过欺骗、误导等方式来达成某种目的。
民法典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始实施的时间是2021年1月1日.
综上所述,民法典第146条关于虚假意思表示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民事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法律规定,诚实守信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