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同时,介绍了劳动仲裁程序,包括仲裁庭的准备阶段、仲裁庭庭审阶段、庭审辩论阶段和调解,裁决阶段。在庭审辩论阶段,仲裁员以询问方式,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举责任和义务,在有些情况
法律分析
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二、劳动仲裁程序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三、劳动仲裁开庭后的程序是怎样进行
劳动仲裁开庭程序包括了仲裁庭的准备阶段、仲裁庭庭审阶段、庭审辩论阶段和调解,裁决阶段四个主要的阶段。具体的小程序有程序:
1、由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代理人及有关人员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
2、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享有的仲裁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并宣布案由;
3、听取申诉人员及其代理人的申诉和被诉人及其代理人的答辩;
4、仲裁员以询问方式,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仲裁庭调查时可出示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调查笔录、勘验笔录等),根据需要也可以传证人到庭,并告之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举责任和义务;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应承担提供有关证据的主要责任;
5、首席仲裁庭许可,可以向评价、鉴定人、勘验人发问;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程序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出裁决的活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程序包括以下阶段:仲裁申请阶段、仲裁受理阶段、仲裁审理阶段和仲裁裁决阶段。
首先,在仲裁申请阶段,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仲裁机构在收到申请后,应在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受理。
接着,在仲裁受理阶段,仲裁机构应将受理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并通知其参加仲裁庭。当事人逾期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依法作出裁决。
然后,在仲裁审理阶段,仲裁庭应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在查明事实后作出公正、合法的裁决。
最后,在仲裁裁决阶段,仲裁机构应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其不服裁决的救济途径。当事人不服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在裁决书确定的执行期间内向执行法院申请执行。
总之,劳动仲裁程序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当事人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应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一百零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法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步骤,报国务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