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定房产归属的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只要当事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表达意思,不违法违背公序良俗,该协议即有效。根据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应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明确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愿,并达成一致意见,包括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处理等事项。
法律分析
约定房产归属的离婚协议,为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时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拓展延伸
离婚协议中房产分割是否合理?
离婚协议中房产分割的合理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离婚过程中,房产分割通常是一项重要而敏感的议题。合理的房产分割应考虑夫妻双方的财产状况、婚姻期间的贡献、子女的利益等因素。如果离婚协议中的房产分割能够公平、合理地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保护双方的权益,确保子女的福祉,那么可以认为房产分割是合理的。然而,如果分割方案存在明显的不公平、不合理之处,忽视了双方的权益和子女的利益,那么房产分割就不合理。因此,在制定离婚协议时,双方应充分沟通、协商,依法依规制定合理的房产分割方案,以达到公平、合理、和谐的离婚解决方案。
结语
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协议在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离婚协议应明确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事项达成一致。房产分割是离婚协议中重要而敏感的议题,应考虑公平、合理、子女福祉等因素。制定离婚协议时,双方应充分沟通、协商,制定合理的房产分割方案,以实现公平、合理、和谐的离婚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