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意伤害致重伤十级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根据案件情况而定。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根据刑罚不同而有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规定。故意伤害罪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最终的量刑不仅取决于伤害后果,还受到犯罪嫌疑人的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法律分析
一、故意伤害致重伤十级如何量刑?
故意伤害致重伤十级的判刑标准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量刑标准要根据案件的详细情况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有意伤害罪】有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使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使人丧命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使人重伤导致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限定的,依照限定。
二、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核准。
三、涉嫌故意伤害罪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是: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机关执行。
简而言之,故意伤害造成重伤十级的量刑标准也不是固定的,因为判刑的时候不是光看给受害人造成的后果的,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故意伤害的动机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量刑。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致重伤十级的判刑标准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具体的量刑标准需要根据案件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根据法定最高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涉嫌故意伤害罪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总之,故意伤害罪的量刑和追诉时效是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机关请求予以保护,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