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依据,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别。不论是非法获取还是泄露国家秘密,都会对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一、如何样才会构成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
1、具备下列要件才会构成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
(1)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即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4)客观即非法持有属于机密的机密资料,且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八十二条
以窃取、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1、在主体方面,泄露国家秘密罪是职务犯罪,其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客观不同,泄露国家秘密罪表现为泄露,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表现为获取。
3、在主观方面,泄露国家秘密罪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过失的,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必须是故意。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与泄露国家绝密资料罪不同,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对对国家造成难为挽回的后果,一旦符合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认定条件,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拓展延伸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的构成要素及法律责任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的构成要素及法律责任是指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的行为,若未经授权或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即构成非法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该罪的构成要素包括:持有的物品必须是国家绝密物品,持有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国家绝密物品是指由国家明确规定为绝密的文件、资料、设备等。非法持有行为包括未经授权的持有、超出权限的持有以及超过规定时间的持有等。对于构成该罪的人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刑罚、罚款等法律制裁。这样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和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绝密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结语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对于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并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相比,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罪在主体、客观和主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对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非法持有国家绝密物品的严重性,遵守法律法规,以维护和利益为己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二章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 第十 国家加强密码工作机构建设,保障其履行工作职责。
国家建立适应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工作需要的人员录用、选调、保密、考核、培训、待遇、奖惩、交流、退出等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属于国家秘密。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规、国家有关规定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实行严格统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密码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依法保护密码领域的知识产权,促进密码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
国家加强密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对在密码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