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绍了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的区别以及用工企业应按什么标准发放产假工资。生育津贴是付出正常劳动后应得的报酬,而产假工资是企业人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由保险基金支付,用于发放参保人在产假期间的收入。划拨数额的标准应与参保人正常劳动期间的实际收入持平,用人单位的发放标准须与参保人正常劳动期间的实际收入持平。
法律分析
一、生育津贴是否等同于产假工资?
许多参保人认为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是两个不同的待遇,但实际上它们是同一部分。工资的概念,是付出正常劳动后应得的报酬,而在产假期间,参保人并未参加工作,以产假工资描述该部分收入并不恰当,所以中使用“生育津贴”的提法,更规范地表述休假期间的该部分待遇。
二、用工企业应按什么标准发放产假工资?
生育津贴由保险基金支付,以企业人均工资为个人划拨标准,再由企业适当调剂后发给参保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与单位的划拨数额并非参保人产假工资,用人单位的发放标准须与参保人正常劳动期间的实际收入持平。举例说,某单位人均月薪4000元,无论是月入6000元的白领,还是月薪1100元的清洁工,基金划拨津贴的标准均为4000元一人。但单位要按照她们的实际收入去发放。即白领仍领取每月6000元的津贴,清洁工则每月发给津贴1100元。
拓展延伸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虽然都是与妇女和家庭有关的待遇,但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式存在一定差异。生育津贴是指国家对符合生育并已生育的女职工给予的补贴,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妇女在生育过程中的经济权益。而产假工资则是指企业对女职工因生育而暂停工作期间发放的工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合法权益。
在计算方式上,生育津贴主要是由企业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向生育的女职工支付,而产假工资则是由企业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向生育的女职工支付。此外,生育津贴的发放时间一般为产假期间,而产假工资则一般是在女职工产假前或产假期满后一次性支付。
因此,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虽然与妇女和家庭有关,但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劳动者在享受产假工资的同时,也应了解生育津贴的相关规定。
结语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是同一部分,但中使用“生育津贴”的提法更规范地表述休假期间的该部分待遇。生育津贴由保险基金支付,以企业人均工资为个人划拨标准,再由企业适当调剂后发给参保人。用人单位的发放标准须与参保人正常劳动期间的实际收入持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修正):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三十一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国家鼓励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为教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限定为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
(二)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
(三)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
(四)将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
(五)其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聘)用妇女或者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录(聘)用标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二章 职业教育体系 第十 残疾人职业教育除由残疾人教育机构实施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纳残疾学生,并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
国家采取措施,支持残疾人教育机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或者联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从事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教师按照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